文章来源于:ImpactStudio,为英国建筑简史第三部分,也是英国建筑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和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发展。
01
维多利亚时期
(1837-1901年)
日不落帝国领土版图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巅峰。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经济占全球的70%。在其掌权顶峰时期,它被描述为“日不落帝国”,因为太阳总是照耀着它的至少一个领土。
维多利亚时代建筑(Victorian architecture)是在19世纪中期和后期的维多利亚时代出现的一种建筑样式,上承乔治时代建筑,下启爱德华时代建筑,主要表现为传统建筑的复兴。
最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建筑为哥特复兴式建筑,但这一时代英格兰文艺复兴式建筑等其他建筑样式也很常见。维多利亚时代建筑虽然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19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这些建筑开始使用钢铁构架。由于大英帝国的强势,这一建筑风格传播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英国殖民地。
1.1 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特点
居住建筑
由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铁路和制造业的蓬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镇,为了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并节约用地,建造了一系列的联排别墅形成排屋(Terrace)维多利亚时期住宅建筑等级划分非常明显,在下层阶级还住在乔治时代延续下来的背靠背住宅(Back to back housing)时, 中产和富贵阶级已经开始新建古典或哥特风格的独立别墅(House)。
维多利亚时期住宅建筑特点:
入口位于建筑底层,带有顶棚。常出现三角形山墙,房顶高耸带悬垂。屋顶山形墙上突起的装饰物,一般为装饰雕刻或者花边轮廓。凸窗阳台及铁质栏杆
公共建筑
维多利亚时期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各种装饰元素的自由组合,以多种形式重现了以往各个时代的古典风格。新材料和新技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钢和玻璃被大量应用在公共建筑当中,同时带来风格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维多利亚时期公共建筑特点:
不同建筑风格多样组合。墙面出现各色砖拼成的艺术图案。钢架的使用使得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玻璃的大量使用。
1.2 城市形态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田园城市,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田园城市的定义是:田园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根据霍华德的定义,可以看出他的城市实质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他希望通过在城市周围周围建设一些小规模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由于人口聚集带来的城市问题,通过城市和乡村的结合来避开二者之间存在的弊端。
田园城市将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努力为适应新的生活而改变。理论虽然只有局部实践,但对于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影响至今还存在。
1.3 维多利亚时期代表建筑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位于伦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园旁边的南肯辛顿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馆内大约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万件标本,其中昆虫标本有2800万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自然历史博物馆为维多利亚式建筑,形似中世纪哥特大教堂。博物馆外立面同样采用维多利亚时期常用的砖来拼贴,而室内中厅则采用钢架使得整个空间开阔恢弘。
中央大厅的天花板由162个面板组成,其中108幅描绘了对博物馆历史,大英帝国或博物馆的参观者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其余则是高度程式化的装饰性植物画。
哈罗德百货(Harrods)
哈洛德百货(Harrods)是一家位于英国伦敦骑士桥的百货商店,拥有近二百年历史。成立于1834年,是世界最负盛名的百货公司之一。
哈罗德百货建筑的立面融合了多种风格的建筑形式,有罗马式穹顶,希腊式山花,巴洛克式细部装饰等,室内装修风格充满了阿拉伯和中东的异域情调,哈罗德百货的地下层,被装潢成古埃及格调,美轮美奂,是典型多风格融合叠加的维多利亚式建筑。
02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
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大批量工艺品投放市场,然而设计却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只重视生产和销量,设计与技术相对立。当时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
1、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美感;
2、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权贵使用。
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
出现社会产品两极化。能代表现象的就是1851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其场馆,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也被后世视为现代设计拉开帷幕的标志性产物,也被视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始。
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
(1803年4月3日-1865年6月1日)
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由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也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览会首次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时的展示馆,这场世界博览会的正式名称为万国工业博览会,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经吸引过无数的社会各种阶级的游客前来参观,1936年11月30日一场灾难袭击了这个美丽的宫殿,几个小时内,火焰吞噬全部为了伟大的大英帝国竖立的种种成就,以及无数人对水晶宫的梦想。
水晶宫展出工业产品
水晶宫对于工业和建筑设计史的意义重大。水晶宫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得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的新纪元,同时摒弃了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
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认为工业和美术已经齐头并进了,如果没有工业也就没有美术。但是机械化的工业生产外形丑陋,使他特别关注工艺,因为它是有人性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861年威廉·莫里斯与朋友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运用到实践里,并创立了“莫里斯·马修·福克纳公司”,前期专门设计、制作中世纪与哥特式的家俱与手工艺品,后期生产的家俱大致分阶级家俱(state furniture)与日作家俱(work-day furniture)两大类别。
莫里斯工作室
莫里斯设的椅子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是:
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 简单、朴实、风格良好;主张设计诚实,反对风格上华而不实;提倡自然主义风格和东方风格。
2.1 工艺美术时期代表建筑
莫里斯红屋(Red House)
1859年,莫里斯和朋友菲利普韦伯一起设计了住宅,这个房子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房子全部使用红砖修建,既是材料,又成为装饰动机,所以史称红屋,其中也使用了诸多莫里斯喜欢的哥特元素雕饰细节,比方塔楼、尖拱入口等。
红屋的室内在今天看来仍然有浓重的古典意味,但与维多利亚风格相比较,则非常简明而谦逊。自莫里斯开始,室内空间变得疏朗而明快了,这种情绪很适合富有朝气的中产阶级,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新的社会形象开始逐渐摆脱陈腐的装饰,找到了新的表现手段。红屋也成为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见证,象征着世界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转折。
红房设计图
红房的成功,使得他意识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存在广泛需求,于是他决定自己应该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于是1864年开了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是最早的由艺术家领导的设计事务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方位的事务所,可以为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设计服务,包括家具、用品、地毯,后来又发展到书籍设计,成为一个兼有建筑、室内、产品、平面设计多种内容的完整设计事务所。至此莫里斯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人们信仰科学进步,经济飞速增长。在建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及融合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形成一种风尚。在后期,金属和玻璃的出现为建筑设计的形式和结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具有浓郁折衷主义的复古风与新材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英国历史上最多花样化和最富特色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