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情节梳理:林黛玉赞贾宝玉的祭文——两人修改祭文
迎春出嫁——宝玉痛心——见人去楼空,伤心作诗——宝玉见香菱——香菱介绍薛蟠的婚事——宝玉叹息——香菱怪罪
宝玉郁郁病倒——闭门养病
薛蟠迎娶夏金桂——夏金桂压制薛蟠
晴雯死了,宝玉写了一篇感天地泣鬼神的祭文,而到后面,林黛玉死了,宝玉却什么也没写。林黛玉可是贾宝玉最钟情的人啊!为什么不给林黛玉写呢?
这就是《红楼梦》耐人寻味的笔法,要在所有人都以为应该写的地方写,那就不是曹雪芹了。
其实,上回的那篇《芙蓉女儿诔》,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写给林黛玉的,只是需要改动两句话罢了。刚好,到这一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商量着把这两句话改好了。他们把“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为什么说《芙蓉女儿诔》改了两句话就成了林黛玉的祭文了呢?
首先,我们看贾宝玉说出这两句话之后,林黛玉的反应:“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因为这两句话里的“我”“卿”,是说平等夫妻或好友的,由“卿卿我我”这一成语为证,宝玉说给晴雯不合适,而说给林黛玉最恰当。
其次,第六十三回在怡红院,宝玉过生日,大家抽签的时候,林黛玉抽的签上画的是芙蓉。众人都说林黛玉正配这花,“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而贾宝玉的祭文正好是写给“芙蓉女儿”的。
第三个理由是,当贾宝玉祭奠完毕,将要走时,林黛玉走了出来,宝玉和小丫鬟看到的“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小丫鬟惊呼:“晴雯显魂啦!”
还有,小说发展到这里,贾宝玉的诗情和才情都达到了顶峰,他把最好的才情献给最钟爱的人是合理的。到后面,他从看透到失望,再到绝望,已经再也没有才情和心情去写了。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到潇湘馆林黛玉的房中,看到窗纱不太好,让王熙凤换成“霞影纱”。当时,关于窗纱材料,有大段的的描写,感到很繁琐,原来,到这里才显现了它另外的作用。
林黛玉修改贾宝玉的祭文,还专门说:“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格,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这个“茜纱窗”,可以指林黛玉屋里的纱窗,也可以指贾宝玉屋里的纱窗。
第五十八回的回目里就有“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写的就是贾宝玉绛云轩里的纱窗。
这里再次证明,《红楼梦》里,看似繁琐的细节描写,特别是语言描写,都可能有它的多重作用。
黛玉还和宝玉说了几句话:“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的回答更进了一步,说“论交之道,不在肥马轻裘,即黄金白璧,亦不当锱铢较量”。
林黛玉是化用了《论语》中子路的话,“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意思是说,和宝玉之间,已经是知心朋友,车马等物都可以共用。宝玉同意这样的观点,并进了一层,说不仅车马衣服,连黄金白璧也可以共用。
两人的谈话,是在公开地表达相知相通的内心,两人已经心心相印到了非常自然的程度。
几次铺垫之后,迎春终于要出嫁了。从“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到“贾政又深恶孙家”,这些只言片语,已经为迎春的悲惨命运做好了铺垫。
迎春要出嫁,还要陪四个丫鬟过去,宝玉感慨,“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香菱说到薛蟠娶媳妇,宝玉又感慨,“这些人家的女儿也不知造了什么罪了,叫人家好端端议论”。这个护花使者,无论天底下的哪一朵花,他都想呵护。
香菱和晴雯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我们拿她们两个做个对比。
晴雯是出身低微,但“心比天高”,她的悲惨,多多少少还有一点自身的因素。
那么香菱呢?应该和晴雯恰恰相反。香菱出身高贵,却甘为下贱,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不管薛蟠怎样待她,她都忠心耿耿护着薛蟠。她是薛蟠先娶的妾,现在薛蟠要娶老婆了,香菱不但不吃醋,不嫉妒,还很开心,盼着新媳妇过门“比薛蟠还急十倍”!新媳妇一进门,她便“十分殷勤,小心服侍”。
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为什么也要遭遇不幸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