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是我国古代医书记载的第一个虫草类中药材,较冬虫夏草早800余年,如南北朝雷斅的《雷公炮灸论》对蝉花如此记载:“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东南角悬干,去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碾细用之”;1000多年前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对蝉花的性味归经、功用也有阐述。
一、蝉花简介
蝉花是虫草的一种,又称为南虫草、大虫草、金蝉花、蝉花、蝉花菌等,是虫草菌长在蝉幼虫上形成的“蝉”和“草”的结合体,由于草结有大量乳白色的种子(种子称蝉花孢子粉),看起来像花,故称为“蝉花”或“金蝉花”。
蝉花菌的构成
蝉花菌主要有“蝉”(学名菌核)、“草”(学名孢梗束)、“种子(学名蝉花孢子粉)”三部分构成,三者皆可入药。
蝉花菌的营养及药理成分
蝉花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多球壳菌素、VE、VC、叶酸、核黄素、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蝉花的虫草酸腺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是冬虫夏草的2-4倍,硒377ug/100克是冬虫夏草的230多倍,蝉花和冬虫夏草一样也是非常优质的虫草。
二、蝉花菌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失眠、抗焦虑
《雷公炮灸论》、《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古籍的记载:“蝉花,味甘寒,无毒,入肺肾经。主小儿天吊,惊痫瘈,夜啼心悸,明目等”、“凡使,要白花全者,碾细用之,入药最奇。”等。
古代应用蝉花治疗婴幼儿“夜哭郎”立竿见影,即取其镇静安眠之功;今用之治疗失眠,功效显著。如专家统计了伴有失眠、焦虑的慢性肾病患者,一般2-4 周失眠、焦虑即可缓解,4-8个月失眠显著改善率约89.6% ,患者合并的多种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缓解如患者免疫力提高、精气神好转、体质明显增强,血脂、尿酸、血糖、血压等趋于稳定,现代研究表明,蝉花菌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改善肾功能,降肌酐、降蛋白尿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的《野生蝉花及蝉花菌丝体对慢性肾病的治疗作用》荣获2012年上海市医学科学进步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刘玉宁教授承担的《蝉花菌丝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的科研成果证实,蝉花能够减轻、改善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病理损害,对纤维化的防治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还发现,蝉花菌丝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胰腺癌、肺癌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苏州大学药学院顾振纶教授《金蝉花孢子粉及野生金蝉花粗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报告》中指出,蝉花孢子粉对胰腺癌、白血病、胃癌、回盲部肠癌、宫颈癌、脑胶质瘤等九种癌症有显著杀灭作用,香港大学温万芬教授的科学研究表明蝉花菌对肺癌等有抗肿瘤作用。
帕金森综合征初见端倪
2011年国际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论坛香港年会上,香港科技大学詹华强教授报告了其研究发现蝉花抗神经细胞衰老、防止神经细胞功能减退有一定改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应用预防帕金森综合征、海默氏综合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较好临床功效。
如于某某,男,83岁,患帕金森7年,生活不能自理,每晚惊叫、烦躁、不能入睡,夜尿频繁,头摇、手抖、脚颤、不能独自行走,服用蝉花菌粉及蝉花孢子粉一月余症状明显改善,服用6月余生活不仅能够自理,而且能买菜做饭,跟踪随访一直控制良好。
痛风、肾虚肾亏等
临床应用显示蝉花菌、蝉花孢子粉有降肌酐、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痛风、免疫调节、抗肺癌、胰腺癌等九种肿瘤、促进血液红细胞再生改善血液环境状态、抗肿瘤放化疗毒性、滋补肾亏肾虚(如男性性功能下降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退行性疾病等药理作用。痛风90%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排泄功能,而致血尿酸蓄积升高,蝉花提高改善肾脏功能,使肾脏排泄功能增加血尿酸下降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蝉花菌的药理作用,仍需不断研究和探索,其神奇之谜才能逐渐被揭开,当遇到疑难杂症或多病缠身时可以使用蝉花虫草,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坚信随着这些蝉花的前沿研究普及应用,蝉花必将对人类防病治病起到不可估量的贡献。
蝉花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于虫生真菌,系金蝉与虫草菌体相依幻化,于万物复苏之时,孢梗束渐渐探出土壤表面,在顶部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故以形得名蝉花虫草(也叫金蝉花)。
它只能生长在纯净自然、不染尘埃的清翠竹海之中,因此贵乎稀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